作者:San
编辑:Yvonne
最近,张静初、陶虹等人号召吃素,被网友骂惨了。
在《素食行者》这部纪录片中,明星和专家们都在灌输一种观念——肉食是罪恶的,吃素更高贵,甚至声称吃素后体能明显改善,骑车都不酸疼了……
事实上,选择肉食或素食,是基于个人身体与精神需求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有资格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某种饮食方式。
况且,从健康角度而言,在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中,肉食是非常重要的营养来源。一般来说,动物蛋白的氨基酸种类与比例更符合人体需求,相比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更高。
而在疫情的影响下,消费者对于补充蛋白质、增强体质的需求愈发旺盛。Innova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四成中国消费者在过去12个月内增加了蛋白质摄入,两成的消费者在购买酸奶、奶酪、乳和乳饮料时会以“高/蛋白质来源”作为首要考虑因素。
那么,除了传统的肉蛋奶,高蛋白趋势还能怎么“玩”?国内外有哪些精彩案例?带着上述问题,本文将为大家带来更多创新思路。
1
疫情之下,高蛋白热潮来袭
自疫情以来,不少品牌都开始布局高蛋白产品线,比如伊利安慕希去年推出了含有5g蛋白质的5G酸奶、植选推出了高蛋白植物奶。
在决策者零售研究院日前发布的11月报中可以看到,高蛋白新品层出不穷,ffit8、Wonderlab新营养、星期零、味全等都推出了创新产品。
安慕希5G酸奶新口味
图片来源:安慕希官方微博
植选高蛋白植物奶
图片来源:植选官方微博
高蛋白需求大增的背后,有哪些因素?
首先,疫情之下,蛋白质帮助我们筑起健康之墙。
人体内蛋白质的含量约为16%-20%,为我们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人体的发育以及受损细胞的修复与更新,都离不开蛋白质。
为了提高国民体质,国家也在不断普及健康饮食理念。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年)》中明确提出人们需要补充优质蛋白,增强免疫力,改善健康状态。
随着全球新冠疫情持续影响,大众健康意识进一步被唤醒,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等营养摄取、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成为关键所在。
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孙建琴、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吴凡等专家都曾明确表示,要保证摄入足够的优质蛋白质。
其次,中国居民的蛋白质摄入量还存在很大的缺口。
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张光明表示,现在中国人每天平均摄入的蛋白质量仅为58.5g,而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中,建议年中国人每人每天蛋白质摄入量要达到78g,这代表目前仍存在人均30%左右的蛋白质摄入量缺口。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适宜膳食能量结构是碳水化合物55%-65%,脂肪20%-30%,蛋白质11%-15%,而目前国人的饮食结构普遍存在碳水化合物、糖、盐、脂肪摄入量严重超标,蛋白质摄入量过低等营养不均衡问题。
尤其是老年人群体,《年中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膳食能量及宏量营养素摄入现状》中显示,中国有76.6%的老年人蛋白质摄入不足。
最后,在传统蛋白质来源之外,消费者期待更多的新选择。
过去,我们补充蛋白质主要是依赖肉、蛋、奶,场景主要集中于每日三餐,而饮食结构的复杂性导致蛋白质摄入占比较小,消费者需要更多元的蛋白质饮食场景来实现额外补充,例如办公闲暇、外出野餐等。
Innova数据显示,-年,全球宣称高蛋白来源的食品饮料新品发布年均增长20%。那么,品牌如何实现高蛋白食品饮料的突破性创新?我们从近两年的新品中总结了三个思路。
2
“高蛋白+”的三个新思路
1、海鲜、植物、昆虫,探索不同的蛋白来源
我们常见的蛋白质来源,有肉类、蛋类、乳类以及大豆,但从个体差异来看,部分人群会存在乳糖不耐受、鸡蛋过敏以及大豆过敏等问题,且每种蛋白来源都具备不同的营养构成,品牌可以积极探索新兴的蛋白质来源。
例如海洋蛋白,以海洋鱼、虾、贝等为代表,必需氨基酸齐全、数量均衡且易吸收,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
国内初创品牌“海狸先生”主打海洋蛋白质零食,目前已推出了40+SKU,包括轻食系列的高蛋白、低脂肪鲜烤鳕鱼,儿童系列的高钙、高蛋白、含DHA的海苔夹心脆等。在今年双11中,海狸先生上榜海味零食类目排行TOP1,累计销售额1亿元。
海狸先生鲜烤鳕鱼
图片来源:海狸先生官方微博
据悉,海狸先生产品中不添加防腐剂和添加剂,采取烘焙或炒制的工艺来达到物理防腐的作用,且严格控制糖和盐的比例。
海狸先生蛋白质零食
对于素食主义者来说,可以选择优质、低敏的植物蛋白,如豌豆蛋白,含有人体所需的9种氨基酸,是仅次于大豆蛋白的最易被消化的植物蛋白,且不容易造成过敏、胀气等问题。
国外品牌Safe+Fair推出了三款豌豆蛋白脆片,包括海盐味、甜墨西哥胡椒味和山核桃烧烤味,蛋白脆片采用豌豆蛋白、扁豆粉、马铃薯淀粉、玉米粉制成,每份含有9-10g植物蛋白。
Safe+Fair的三款豌豆蛋白脆片
图片来源:Safe+Fa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