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期文化产业评论
星座算命、锦鲤转运、塔罗占卜......自年“转发杨超越”风靡各大社交平台,转发仪式已成为青年群体应对考试、求职、恋爱问题的常见操作。同时,风生水起的玄学行业正以“消除未知恐惧”的名义赚取用户钱财,从机构培训咨询师到一对一付费咨询,玄学繁荣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什么?年轻人为何如此需要它?
作者
曹学燕、李对桃(文化产业评论作者)
编辑
张越
来源
文化产业评论
正文共计字
预计阅读时间13分钟
“你怎么那么迷信呀?”这句年轻一代对老一辈的疑惑最终在青年玄学中找到答案。在一些节假日中,寺庙礼佛的游客中渐渐涌入了一批年轻人。求姻缘,求学业、求财富,先不管灵不灵,求了先是有份心理安慰。不止如此,青年人的“迷信”和“玄学”往往多一份时尚的气息。云端玄学传统迷信在网络平台上的爆发,还得追溯至年笨小孩杨超越的成团日。“不用努力也能得第三”是对杨超越躺赢人生的最好诠释。唱歌跳舞业务能力一般,偏偏靠着本就玄乎的观众缘拿下一个出道位。
人们在嘲讽她无能的同时,也对她的运气充满了艳羡。于是,杨超越被P成观音形象的表情包风靡社交平台:转发杨超越,就是在转运。
杨超越+锦鲤的新浪微博话题阅读过亿,讨论量惊人,时至今日,依然有人在杨超越锦鲤的话题下许愿祈福,火热程度堪比礼佛景点。
当然人形锦鲤不一定满足所有人的喜好,于是真锦鲤应运而生。一段满屏锦鲤的视频,一张满池锦鲤的图片都会引起人们的转发,手指动一动,好运就可能来到的事情有谁会放过呢?至于“鲤鱼跃龙门”的目标是否真的因此实现,在转发仪式结束后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阅读量超过10亿+的锦鲤还愿话题,即便把“愿”打成“原”也不影响人们积极参与的热情。好运的代表物更不会完全局限在锦鲤上,动漫中的经典形象、天边出现的一道彩虹,都可以被理解为可带来好运的符号。
毫不费力地转发有时缺了一点庄重的仪式感,于是各种复杂的费时费钱的新型“算命”便开始蓬勃生长。
星座命理和生辰八字都是老牌学问,而从百度指数中可以看出,作为舶来品的星座更受20-30岁青年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