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师傅家事

北京治扁平疣最好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67.html

长按扫码或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导读:12月20日晚间,康师傅控股发布公告,由年1月1日起:康师傅创始人魏应州辞任执行董事兼董事会主席职务;“接棒”出任康师傅控股董事会主席的是魏应州的大儿子魏宏名。

魏应州24岁做到的事情,魏宏名一等就是40年。

年1月1日,魏应州长子魏宏名正式成为康师傅控股董事会主席,三子魏宏丞获委任为执行董事。由此,40岁的魏宏名从父亲手中接下康师傅。他终于可以这样自我介绍:你好,我是康师傅的掌门人。

数十年来为儿子们铺路的魏应州,终于等到这一天。

这离魏应州从父亲魏德和那儿接过“鼎新”油坊已过去40年。

40年,从到,中国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四兄弟旧事

魏家起步于名叫“鼎新”小油坊,由魏德和主理。年,“鼎新”开始生产蓖麻油、棕榈油、椰子油等油类产品,后改名为“顶新”。

那一年,安藤百福的日清方便面刚刚上市。据年出版的《康师傅背后的魏氏家族》载,这样逢“8”的年份巧合,不止一次地进入魏家人的命运。

魏德和有四个儿子,从长到幼分别是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魏应行。魏德和将四兄弟的最后名皆取字为六划。

魏家三代简示

老大魏应州作风强势,负责最终决策,无论在公司还是在家都是“灵魂人物”。

老二魏应交精于行销和成本控制,负责维护股东关系,有时也充当“对外发言人”的角色。

老三魏应充擅长财务管理,喜欢思考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软主题”。年,魏应充担任味全董事长。

老四魏应行善于交际,人称“孔雀”。魏应行曾任顶新国际集团董事长、顶巧控股有限公司(德克士速食、康师傅私房牛肉面)董事长、中国全家便利店董事长。

魏家四兄弟,从左至右分别是魏应州、魏应交、魏应充、魏应行

年,魏德和去世。魏应州带着弟弟们接管了油坊。四兄弟一直“分业不分家”,赚了钱,便拿到家里均分。

年,一个逢“8”的年份,国务院颁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鼓励台湾投资者在大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济特区投资。魏家人也动心了。

时年28岁的魏应行带着家族重托,揣着股东资?来到?陆,寻找合适的投资项?。但?论?产桶装??油还是蛋酥卷,由于对?陆经济政策不够了解,产品在成本和价格上不具优势,魏应?所投资的资??乎全赔了。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一次,魏应行正跑着业务,觉得肚子有点饿,便在火车上泡了包面,香味顿时引来同车旅客的注意,大家纷纷向他打听在哪买的。这给魏家兄弟带来了灵感,他们决定,生产一种在火车上吃的泡面。

这面叫什么名字好呢?魏家兄弟希望,带给大家健康、专业的产品,于是将泡面命名为“康师傅”,还请人造了个卡通形象印在包装袋上,让人觉得很亲切。

据说,康师傅还是第一个在碗里加叉子的方便面品牌。

魏家兄弟用一年时间进行口味、品牌、价格调研,仅魏应州一年试吃的泡面就超过一千碗。兄弟们发现,在几毛钱和几十块钱一碗的泡面产品中,有很大的中端价位空挡,于是决定,将自家的产品定价为1.98元。

一碗不到两元的方便面,虽不及几十元的量多,但已然比几毛钱的泡面好吃太多,性价比优势明显。魏家兄弟连拼带凑地搞到了最初的生产费用,随即开始干活。

早期的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有了产品,宣传手段必不可少。

20世纪90年代初,消费者快速认知品牌的渠道主要为电视广告。魏家人深知这一点,不惜重金加大宣传。仅年,康师傅的品牌年广告支出就超过千万。

电视广告果然凑效。没过多久,经销商们蜂拥而至。而此时,由于前期投入大,四兄弟的资金不够了。

怎么办?魏家人想了个办法:以下补上。即在台湾赊账进设备,让经销商用现金拿货。

年,天津顶益集团成立,康师傅正式进入方便面事业。

随着市场需求猛增,从年8月起,不到一年时间,天津顶益快速复制生产线,第二年,已有11条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年,那是祖国大陆的春天。弄潮儿们百花齐放,“下海”经商。然而,与那些只靠胆子横冲直撞的私营业主不同,在生产线走上正轨后,魏应州聘请普华永道为家族理财。这个举动,靠的不仅是眼光,还有野心。

年起,顶益豪放扩张,相继在广州、杭州、重庆、沈阳、武汉成立公司。此外,地产、物业、机械等非主业领域也顺势拓荒。不久,康师傅成立方便面、饮品、糕饼三大事业群。

彼时的中国,不是每个人都吃过康师傅,但几乎每个人都闻过那“看得见的味道”。那味道,顺着绿皮火车,流向地方、流向市镇。

康师傅的销售网络迅速向三四线地区扩张。据说,仅用两周时间,康师傅就能完成新产品在全国范围内从大城市到各乡镇夫妻店的分销。

年,顶益(开曼岛)控股公司在港交所上市,同年,康师傅并购德克士公司,进入西式快餐业。此后,以康师傅为代表的消费龙头公司进入了“黄金十年”——营收、利润与市值持续攀升。

年,康师傅与台湾南侨集团合资成立的天津顶好油脂公司正式投产;年,上海乐购成立,康师傅正式进入仓储量贩事业。

喜报还未完结。

年,意气风发的康师傅以37.35亿新台币拿下台北大楼19.55%股份,成为最大单一股东。至此,魏家拿下台湾最具标志性的建筑,其意义不言而喻。

年,康师傅市值突破亿,涨幅超过20倍,被纳入恒指成分股,成为最具成长性的港股之一。

这是康师傅毋庸置疑的“高光时刻”。

“持续打统”

“康统”之争由来已久。平日里两家在商超小店“面对面”的背后,还有一段孽缘往事。

康师傅与统一的恩怨情仇要从味全说起。

年,黄烈火创办和泰化工,第二年,和泰化工改名“味全食品”。年,味全成为台湾第一家上市的食品公司。

年,高清愿创办统一企业,“南统一,北味全”之说渐渐风行。后来,统一引进“7-11”至港台地区和中国大陆,未能把握趋势的味全败下阵来。

年,又是个逢“8”的年份,顶新获得味全多数董事席位。没曾想那年亚洲金融危机,到了年末,股市遭重创,顶新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便想找“同胞”高清愿借钱。

而高清愿看中的是康师傅的控制权。

高清愿被称作台湾的“松下幸之助”,早在年,由于市场调研不充分,统一主打“台湾味道”的统一鲜虾面在与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对阵中惨败。竞争对手有求于己,当然欲求更多。

这让魏家兄弟无法忍受,两家从此结怨。

康统之争

接下来就是康、统孩子气般的PK。

你出“统一”,我就出“面霸”;你来个“好劲道”,我就来个“福满多”……20年间,两家“名场面”不断。

年,统一老坛酸菜牛肉面上市。魏应州放话:宁可牺牲毛利,也会持续打统,反手来个“买面送肠”。高清愿也接招,重金下注广告,于是有了那句汪涵的名言:“有人模仿我的脸,有人模仿我的面”。

后来,酸菜面市场,康、统来了个“五五分”。引用台湾媒体的话说,康、统缠斗数十年,从未分出胜负。

年,我国农民流动人口总量增速开始回落,作为“火车美食”的康、统都将面临新的挑战。就在这个节点,王兴的美团刚满周岁。魏家人也面临着命运的转折。

增速放缓

经典款红烧牛肉面

年,中国农民流动人口增速放缓至1.7%,同年,方便面销量下降1.3%。此后两年,中国农民工人数增长停滞,同期,方便面销量进一步衰退。

年,在台湾“财政部”的逼迫下,魏家交出台北大楼控制权,顶新开始出清台湾的资产。

年,由我国自行设计研制、全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以时速公里在郑徐高铁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境内交会,新的动车交汇速度世界纪录就此诞生。

同年,康师傅总营收由年的.02亿元下降至.79亿元,降幅达20%,同期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净利润也一降再降。

9月,康师傅控股被剔除出恒生指数成份股。

一切变得如此之快。

一面是老对手统一新品不断,一面是火车提速、外卖兴起和新世代对潮品的需求爆发。面对B站上季度限定的日本拉面,综艺网红里的明星美食,抖音草根偶像的营销带货……以往花几十年打下的江山,似乎瞬间就要被消解。

财经作家吴晓波认为,中产阶层的崛起以及公共健康意识的觉醒,使得?们越来越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bdf.com/afhgx/120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