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爆发的“地沟油事件”继续横扫台湾,强冠食品大量收购地沟油并销售给味全、85度C等多家下游企业。该事件告诉我们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在某些方面,两岸已经提前实现了统一;坏消息是,强冠食品作为台湾的知名食品企业,加之前不久肯德基和麦当劳以及很多连锁食品行业的腐肉事件,可以发现百年老店、外企、上市公司在食品安全这方面也不是绝对可靠的,在利益面前,照样会不顾品牌积淀下来的人气和价值,铤而走险挣眼前的小钱,所以对于食品行业的监管,不能论资质和大小,实行免检或者部分抽检,而应该一视同仁,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事前、事中、事后的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制度,将食品安全风险漏洞最大可能的堵住,不能因为大的公司企业有着良好的信誉和品牌美誉度就放松监管。
事实一再证明,在利益面前,任何良心和自律都没有绝对可靠的。
对于地沟油问题,除了要加强上游环节和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管,对于已经涉案的企业,加大处罚力度,实行零容忍,用法律的震慑作用警示其他企业,也是必须要做的一道功课。
地沟油,泛指在生活中存在的各类劣质油,经过地下作坊的露天提炼,根本无法除去细菌和有害化学成分,长期食用可能会引发癌症,对人体的危害极大。研究表明,长期摄入地沟油会对人体造成明显伤害,如发育障碍、易患肠炎,并有肝、心和肾肿大以及脂肪肝病变、胃癌与肠癌等。而地沟油中的主要危害物之一黄曲霉素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其毒性是砒霜的倍。另一个问题是伦理上的,别人吃过的油,在下水道里变质,再捞上来,你能吃得下去吗?
截至目前,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一种理想的检测和鉴别地沟油的手段。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掌握一些关于地沟油的常识,学习鉴别地沟油的简便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只要我们还有一天需要在外用餐,就无法完全避免地沟油;但是至少我们能做的是,尽量尽量再尽量地在家吃饭,用自己真正信得过的食材来烹饪。对于新农人来说,如果能够自己榨油当然是做好的选择。
但是,绝大多数朋友还是需要渠道正规市场上购买普通食用油,但其出现的各种转基因、抗氧化剂、塑化剂、黄曲霉毒素等等潜在问题多得很,如果实在找不到真的值得信任的厂商,最好的方法就是减少食用油的消耗——花生、葵花籽、亚麻籽、芝麻等等新鲜食材都含有油脂,多吃些“原料”,而不是“加工好的成品”,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当然,这些“原料”也尽量买生的且无添加剂的,回家自己烘烤或炒制最好。少放油也能美味的烹饪方法其实是非常多的,别再相信什么“油少的菜不好吃”啦,看到这么多食品安全事件,如果还是要硬说“口味”胜于“食品安全”,那么我们就真的变成无良企业的最大帮凶了。
尽量避免地沟油的5条措施
1、减少食用油摄入量,到大超市买正规品牌的、有QS认证或有机认证的食用油。坚决不要购买散装的食用油(顺便说一句,大部分餐饮店都采购散装食用油)。散装食用油(地沟油与花生油、大豆油等混合)是地沟油销售的主要渠道。
2、在选择食用油时看透明度,纯净的植物油呈透明状,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混入了碱脂、蜡质、杂质等物,透明度会下降;看色泽,纯净的油为无色,在生产过程中由于油料中的色素溶于油中,油才会带色;看沉淀物,其主要成分是杂质。
3、闻。每种油都有各自独特的气味。可以在手掌上滴一两滴油,双手合拢摩擦,发热时仔细闻其气味。有异味的油,说明质量有问题,有臭味的很可能就是地沟油;若有矿物油的气味更不能买。
4、尽量少在餐饮店,尤其是中低档餐饮店就餐。在物价飞涨的年代,它们对成本的严格控制不但增了采购地沟油的可能性,还促使它们把接近地沟油、应该丢弃的油二次使用。
5、在餐饮店就餐时,不要点油炸的、过油的菜肴(顺便说一句,餐饮店中大部分菜都是要过油的,如果不油炸的话),或者谢绝所有油多的菜肴,包括油炸主食、酥香面点等。
(资料来源:有机会及其他网络信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