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瓶只卖22元小奶的公司,一年赚了36

年,代田医生在福冈市设立“代田保护菌研究所”,开始卖养乐多,距今养乐多产品已经生存了82年,虽然中间一度因为二战致使原材料上涨而中断,但这家企业却一直没有倒闭。

“专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个产品,做一个细分行业里的领袖!”

  赛跑式竞争的逻辑是,打败一个对手会有一个新的对手出现,最后打败对手就成了目的,打败别人的人最终也会被别人打败。

  养乐多的创始人代田稔明白这个市场规律,他开创益生菌市场,却不与对手短刃相见。

  别人在开发新品,追求速度,无限度的扩充渠道时,他仍然坚持他的生产方式:一个瓶子,一支队伍,一个有限的市场。

  然而,养乐多在日本没有被打败,在韩国没有被打败,在台湾和香港也稳站市场,甚至到了中国,每天也能有超过多万瓶的销售量,只身闯遍天下33个国家和地区。

  这种很“笨”的方式,具有朴实的商业精神,不但让养乐多生存了82年,也让这个毫升的红色瓶子,成为全球最牛的产品之一。

养乐多妈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如何解决最后一公里,一直让很多快消品头疼。而养乐多,很好的避免了这种问题。

  年,养乐多在日本首创了“家庭配送”服务模式,这些配送员,都是一群和蔼可亲的家庭主妇,她们被尊称为“养乐多妈妈”。

  “养乐多妈妈”是养乐多至关重要的销售主力军,除去商场、超市和零售店等传统渠道,在全世界每天销售的万瓶养乐多当中,“养乐多妈妈”的销售业绩接近三分之二。

  为了增加“养乐多妈妈”的收入,养乐多规定一个区域只交付一位“养乐多妈妈”管理,每个月除了保底的薪资外,养乐多还将50%左右的利润奖励给“养乐多妈妈”。

  这种以人为连接点的配送方式,有许多好处。

  首先,无论掌握多少客户,“养乐多妈妈”们都记得清楚,“茨榢太太每次固定的配送产品是一板养乐多;芦田家的老太太喜欢养猫养植物;菅野家一共有6口人需要4板产品……”

  虽然配送中心为“养乐多妈妈”都配备了统一的电子设备,用于记录每个客户的信息,但她们几乎不需要打开电子设备就已了然于心。

  其次,来自社会基层的“养乐多妈妈”,更熟悉与消费者的交流方式,面对面的给消费者输入肠胃膳食观念。

  她们所向披靡:一个正常人每日只能完成70瓶任务,但和蔼可亲的“养乐多妈妈”却能发掘多家订户。

  蒙牛、伊利和光明都是养乐多在中国本土的竞争对手,这些对手在渠道上有一个统一的特点:强烈依赖传统的商超渠道,商超渠道又依赖于代理商。

  在中国的快消品市场,代理商有时可以理解为一台赚钱的机器,他们因为掌握着众多的品牌,奉行“铺市永无止境”的策略,单一品牌很难与消费者产生直接的互动。

  而养乐多很好的避免了这种掣肘。“养乐多妈妈”承担了城市经理和业务代表两种角色,她们是产品从工厂到消费者的桥梁。

  在由“养乐多妈妈”构成的渠道线上,没有中间商,没有复杂的促销、铺货和品项任务。

  这种销售模式让养乐多尝到了甜头,养乐多在全球招募了8万多名“养乐多妈妈”,在中国28个城市的33个配送中心,同样有着1多名“养乐多妈妈”。

单品打天下:一瓶养乐多只卖2.2元

  面对多口味、系列化、全面开花的中国式市场逻辑,养乐多在乳类市场显得特别另类。

  养乐多中国从广东起步,只推出毫升红色瓶子的低温乳酸菌饮料,与创造了1.5亿奇迹的太子奶和10多种规格的常温乳酸菌角逐市场。

  年,凭借单品战略,养乐多在为数不多的28个城市,覆盖率不足对手的百分之一的情况下,销售额一举突破20亿元,坐稳低温乳酸菌市场的龙头。

  为了制约野蛮生长的养乐多,蒙牛和伊利不约而同地瞄准养乐多的命门:产品单一,规格单一,诉求单一。

  同样在年,蒙牛推出低温乳酸菌饮料优益C,伊利紧随其后,推出每益添。

  中国乳业品牌奉行快时尚式的营销法则,以产品的快速更新来制造市场的新鲜感,塑造自己在市场的引导者形象。

  为了形成竞争差异,针对养乐多单一的代田干酪乳杆菌,蒙牛和伊利增加保加利亚菌、嗜酸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菌种,对养乐多实施群菌包围战术。

  同时,针对养乐多70多年不变的“每瓶含有亿活菌”的概念,故意将包装打上更高的“亿活菌”标志。

  多年来,养乐多都没有调整过价格,5瓶装的卖11元,相当于一瓶2.2元。蒙牛和伊利瞄准这一点,紧紧咬住养乐多的2.2元,把价格定在2元或者更低,大打价格战。

蒙牛和伊利的参战,搅活了乳酸菌饮料这块被忽略的市场。

  从年开始,娃哈哈、美乐多和好彩头等企业,纷纷拿出毫升常温乳酸菌产品,参与到这场争夺乳酸菌饮料市场的战争中来。

  养乐多丝毫没有动摇,不但不增加新产品,2.2元的零售价也是铁板钉钉,对于对手们包围式的多菌种策略,养乐多策略也是他强任他强。

  去过日本养乐多总部都知道,它的产品涵盖常温液态奶、低温酸奶、低温益生菌、奶粉甚至黄油等数十个品种,但无论是在韩国还是在台湾,都见不到这些产品。

  在日本,养乐多没有雪印强大的技术资源;在韩国,没有南阳乳业强大的产品组合力;在台湾,不如味全强大的资金资源;在内陆,也不如蒙牛和伊利强大的草原文化。

  但是养乐多还是成功了,它执拗一个道理:在浮躁的工业和信息化时代,专心琢磨一件事,打磨一个产品,做一个行业里的领袖。

百年企业梦也近在咫尺

  当然,关于养乐多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比如,养乐多每瓶的容量为毫升,因为仰头喝一口约为30毫升,人们在3口左右就可以喝完一瓶养乐多。

  比如,养乐多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味形,有数十种以养乐多作为原材料的食物,比如柠檬益力多、益力多牛油果奶昔,它们甚至被端上米其林餐桌。

  又比如它因为普通话和粤语对“yakult”音译的不同,在珠三角地区商标为“益力多”,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则以“养乐多”的商标。

  凭借数十年不变的毫升红色小瓶子,独特的“养乐多妈妈”配送队伍,以及日本企业我行我素、不疾不徐的工匠精神,让80多岁的养乐多创造奇迹,百年企业梦也近在咫尺。

来源:经销商微刊。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联系。

若文章对您有帮助,请点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END-

好文推荐

1.“格瓦斯”要退市了!3年巨亏近52亿,3万人彻夜难眠!

2.农夫山泉经销商突然宣布“破产”!有分销商称诈骗商户1万!?

3.国产“可口可乐”要上市了,一年卖三亿,国产汽水又行了?

温馨提醒

商务合作:转载联系:(QQ)爆料投稿:(QQ)爆料、投稿一经采用即支付稿酬!欢迎各位食品行业人士投稿!

长按3秒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bdf.com/afhgx/16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