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源果汁1个商标卖36亿,ldquo

如何控制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640572.html

真的,这事就发生在“五一”前夕。

提到汇源果汁,算是我们最喜爱的饮料之一了,尤其是逢年过节,家庭聚餐,同学聚会,汇源成为餐桌必备饮品,陪伴了80、90、00后三代人的童年。

“喝汇源果汁,走健康之路”,“有汇源,才叫过年”,“中秋喝汇源,健康庆团圆!”,汇源陪伴千万个家庭度过了无数个幸福团圆时刻。

可是有谁知道,这个家喻户晓的“国民饮料”品牌,至今已经停牌一年,负债亿,面临退市的危机,甚至连业绩都发不出来,连续多年亏损。

心疼汇源果汁一秒钟~

卖猪肉的北大高材生“看上”汇源果汁

就在汇源风雨飘摇、举步维艰的情况下,突然传来消息,汇源果汁将“卖身”新三板企业天地壹号,目前双方已签订合作框架协议成立合资公司。

说起天地壹号,你可能觉得陌生。但是你看到宋丹丹、张一山代言的宣传视频吗?你从网上看到过那位下海创业卖猪肉的北大高材生吗?他就是天地壹号的创始人陈生。一开始卖“天地壹号”苹果醋,后来做起猪肉生意推出“壹号土猪”产品。虽然公司主打产品是陈醋饮料和苹果醋饮料,但是业绩也出现下滑,其名气也远远不如汇源,于是乎看上了“汇源”。

40岁农民白手起家,汇源27年品牌“养成记”

年,山东农民朱新礼40岁才开始下海创业,白手起家,接手了一个负债累累的县办罐头厂,创立了汇源果汁。

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生产出来时,朱新礼带着样品,去德国参加食品展,借此机会拿到了万美元的果汁订单,一举震惊全国。汇源从此走向辉煌。

年,朱新礼带领30人的团队来到北京,成立北京汇源食品饮料有限公司。

年,朱新礼以万元豪赌新闻联播5秒广告权,借此一举成为国内家喻户晓的果汁品牌。汇源果汁一度风靡全国,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更是走出国门,出口多个国家。

年,为解决资金短缺难题,朱新礼找到了“德隆系”创始人唐万新。

年,“北京汇源”成立,德隆出资5.1亿现金持股51%,汇源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占49%。

年,摆脱德隆的汇源果汁登陆港股市场。至此,汇源结束德隆时代。

年,是汇源果汁由盛转衰的拐点所在,可口可乐决定收购汇源果汁,却遭来一片反对。反对声中有人表示,可口可乐的收购将会把汇源果汁这一民族品牌拱手让人,中国的饮料行业将会遭受海外企业的垄断。最后,可口可乐耗资亿元欲并购汇源果汁因涉及垄断功亏一篑,同时也给汇源果汁带来灭顶之灾:收购失败,汇源果汁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建立的完整的市场体系瞬间崩塌。

年起,汇源的利润一路下滑。

年起,汇源果汁连续6年亏损,与此同时公司负债却不断增加。截至年6月底已达.18亿元。

年,汇源成为年米兰世博会官方合作伙伴。

年,开启品牌年轻化战略布局。

年,针对马来西亚市场推出果汁品牌“YAMI”及首款果汁饮料产品,加速国际化进程。

透过汇源果汁发展历程不难发现,尽管债务缠身,但广告投放仍然继续,比如成为“CCTV春晚指定饮品”,排名仅次于淘宝和新浪微博。现在看来,真是拼死硬撑的感觉,貌似想给电视机前的吃瓜观众天天一颗“定心丸”,起码外表上看起来一直红红火火。

原来,我们都被铺天盖地的电视广告忽悠了。而对于汇源来说,又何尝不是背负着巨大的经济压力。

品牌升级,老字号紧跟年轻潮流

在品牌战略方面,不能说汇源果汁OUT了,反而是与时俱进。

随着90后、00后年轻消费群体的崛起,这家创办了27年之久的“果汁老字号”企业,也在产品、营销上迅速向年轻人靠拢。陆续推出了常温NFC果汁鲜果原汁、包装升级的梦幻盖利乐钻%果汁,还有高颜值果汁饮料òU新柑等多款产品。还改变以往传统的经营模式,举办校园歌手争霸赛,遍及全国余所知名高校。先后打造出“春节整合营销”,Openday视频等,不断深化其品牌“年轻化”战略刷新品牌印象。

老字号为何不在赚钱

人们不明白,有品牌、有市场,汇源果汁怎么还是赚不了钱呢?

王飞在汇源工作数年,在他看来,这其中最大的问题出在管理上。公司制度的随意性,是他最难以忍受的点。

“你见过一个公司绩效考核方式每个季度甚至每个月都要修改吗?”王飞对市界抱怨。在他看来,这种制度上的随意性,使得员工目标感不强,团队不稳定,进而导致市场不稳定。

汇源果汁的人员动荡,通过公司年报和公告中也可见一斑。

年至年,汇源果汁的员工数量先是两年内从00余人降至余人,仅年至年,一年之间,员工人数从余人猛增00人,至1余人。

年年报显示,汇源果汁共有员工人,比年少了整整人。

汇源果汁的高管同样不稳定,自今年1月13日以来,汇源果汁已有6名高管离职,其中包括上任仅有7个月的行政总裁吴晓鹏。

一个人员变动如此剧烈的团队,多半缺乏长远战略规划,环境好的时候大肆扩张,一旦不好就拼命收缩,裁减员工。

汇源的管理曾被多次诟病,在过往的媒体报道中,人们普遍把汇源的管理问题归咎于家族企业的弊病和朱新礼在汇源内部的绝对权威。

但在王飞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他觉得,汇源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权力过度下放。汇源内部实行阿米巴管理模式,工厂、区域之间单独核算,各自为政,这就导致,汇源果汁生产和销售衔接不畅。

“比如有的设备一开机就是几万箱,但是有某一些工厂,不把订单凑齐,不开机生产。这就导致市场等产,而不是以生产来满足市场。”他还告诉市界,汇源果汁的产品研发、包装设计均由工厂决定,而工厂与销售各自为政,难以协调,最终导致对市场把握不准,难以盈利。

离职之前,王飞是汇源果汁南方市场某区域的销售员工,在和经销商接触过程中,他逐渐意识到,至少在南方市场,汇源果汁是个“有品牌没服务”的公司。把货品给经销商后,公司在后续宣传推广策略、铺货等售后服务方面做的相对较差。

客观来讲,汇源果汁无论品质还是消费者认可度都是国内果汁当之无愧的领头羊。因此,产品销售驱动力强。但汇源果汁管理问题带来的内有外患,已经把一手好牌打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朱新礼若想再次激活汇源也只能壮士断臂、刮骨疗伤。

汇源是否还有转机

朱新礼是个聪明人,他嗅觉灵敏,眼光独到,对自己企业的优劣势烂熟于心,也想与人强强联合,取长补短,可惜总差一点运气。

第一个合作对象德隆系就差点坑他一把。

年,到北京创业不久的汇源果汁斥资万元中标年央视新闻联播5秒标版广告权。就是凭借这支“天价”广告,汇源一举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果汁巨头。

激进的发展策略,让汇源在千禧年前后,一度出现资金紧张的局面。当时,德隆系风头正盛,资产超过亿。年,朱新礼找到德隆系的唐万新,两人一拍即合,合资成立北京汇源。

正当合作如火如荼开展时,德隆危机显现,年底,唐万新已经累计从汇源借走资金3.8亿元。本想借德隆系东风的朱新礼,怎么也没想到北京汇源会成为对方的提款机。

所幸,后来朱新礼带着筹集到的5.3亿现金,将北京汇源收回,成为唯一一个在德隆系全身而退的公司。

汇源果汁不擅长做渠道和销售,这点朱新礼一直都知道。

他早就想把汇源果汁甩出去,为此相继找过统一集团和可口可乐,为的就是利用对方渠道资源,或者干脆让对方做渠道,自己转型做原料和产品供应商。

不过,这两次,他都有点时运不济。

和统一集团的合作,由于台湾当局规定台湾企业在内地投资不能超过资本净值的40%而夭折。与可口可乐的合作则由于商务部反垄断的一纸禁令告吹。

如今,天地壹号入局,汇源终于可以把头疼的渠道和销售丢给对方。

饮料行业专家、莱维特品牌咨询有限公司高级合伙人陈玮看来,天地壹号渠道、营销经验丰富,极有可能给汇源果汁带来转机。

他告诉告诉市界:“天地壹号有运作高端产品的经验,公司本身也有餐厅渠道,在全渠道运作上不比汇源弱,汇源的优势在于上游和产业链建设。”

其实,类似的“合作”在饮料行业屡见不鲜。几年前,朱新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一个细节。

当年,可口可乐想并购汇源,商务部找到了另一位行业大佬,询问他对此事的意见,这位大佬毫不犹豫地投了反对票。事后和朱新礼聊到此事,大佬说:“我当然不同意你们合作了,你俩合作了,我怎么办?”

朱新礼说,后来这位大佬的公司要和百事可乐合作,商务部找他询问意见时,他痛快地支持。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大佬应该是康师傅的老板。

百事当初在华业绩受阻,sh与康师傅签订协议,用康师傅饮品9.5%的股权,交换百事可乐在华非酒精装瓶业务的全部权益,百事则聚焦薯片业务;星巴克刚进入中国市场时,也曾将华东市场的运营权交给统一集团。

汇源果汁“卖身”天地壹号,本质上与上述两起案例无异,生意场上,无非都是各取所需。汇源需要钱,天地壹号需要北拓市场、扩张品类,二者一拍即合。

与天地壹号合作,尽管被贴上“下嫁”、“卖身”的标签,但对朱新礼来说,也算圆了梦。问题是,在朱新礼四处找“接盘侠”的时候,果汁行业早已换了天地。

汇源果汁主力产品是常温果汁,随着消费习惯改变,目前保质期短的低温果汁更受消费者欢迎。虽然年汇源果汁推出过低温果汁,但从便利店货架的铺货情况就能看出,这个领域占据优势的是味全和农夫山泉。

(注:便利店货架上的低温果汁)

盘活汇源果汁,天地壹号任重道远。现在双方势均力敌,还是“合作关系”,如果天地壹号发展得好,会不会彻底蛇吞象,吃掉汇源果汁?汇源果汁会何去何从尚不可知,朱新礼又怎么能确保,向上游发展会一帆风顺?

不过还是不希望“汇源果汁”这一民族品牌就此消失,毕竟它承载了很多人的记忆,见证了几代人餐桌上的亲情友情爱情。

企业家福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chongqingbdf.com/afhzp/1623.html

当前时间: